中山和珠海两地公益机构齐聚探讨乡村社区营造怎么做_公益频道_中山网
红星村社区厨房的粉丝杨莲向参访者分享公共空间带来的好处. 记者 李玮玮 摄6月28日,中山、珠海两地7家公益机构齐聚珠海市红星村,参访红星村农村社会工作试点项目,通过专题分享、座谈等形式,探讨在当今乡村振兴战略下如何在农村村居开展社区营造.■村里有了公共空间让新老村民更加融合珠海市红星村是一个典型的工业村,本地人口500多人,外来人口300余人.村里的篮球广场被村里人称为“地塘”,是村里自发形成的活动中心.3年前,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承接了珠海金湾区政法委农村社会工作试点项目,进驻红星村.他们牵头对村落的公共空间进行了再造
一栋二层小楼一楼是个社区博物馆,二楼是会议室.博物馆展示了社工从村里收集的旧报纸、鸡公碗、农具、旧家具等,凝聚全村人的共同回忆;一栋石头房民居经改造,变身一座带院落的房子,还被村民们共同命名为“众爱社区活动中心”;篮球场另一侧的旧粮仓,是由华南理工大学肖旻老师团队修旧如旧,改造成的水泥钢结构加玻璃的新空间,可容纳百来人.绿耕项目社工徐文法介绍,一个社区的公共空间极为重要,有助于打开个人空间的边界,促进交流从而建立社会关系,促进居民对社区的认同与归属,帮助边缘群体融入等.“地塘、众爱空间、博物馆、旧粮仓等,都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湖南人杨莲享受到了公共空间带给她的好处,“以前和本地人很难深交,现在多了很多朋友.”她是全职主妇,一人要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在众爱空间,参加社区厨房、妇女、青少年活动等,认识了很多人,在村里虽然是租房,却找到了在老家农村的熟悉感觉
”■从文化入手打造古法蚝油节帮助村民创收公益机构如何在农村开展社会工作?如何激发当地居民参与社区营造的积极性?在座谈中,各家公益机构都谈到从文化保育的视角来切入是较好的方法.绿耕社工中心还挖掘出当地特色的蚝油文化,打造失传已久的“鱼林蚝油”,让当地的手艺人参与进来,举办第一届鱼林古法蚝油文化节.去年举行的文化节邀请村民、社工机构、企业、媒体、政府等200多人参与,当天带动村民现场销售收入约2000元,为村民带来其他劳务收入如蚝油体验制作2.7万余元,蚝产品义卖3万余元等.北斗星社工则分享了在珠海“幸福三板居”项目中,以当地糖厂文化为切入,唤起老糖厂人的共同记忆,和当地退休居民制定老糖厂导赏线路,让社区更凝聚.中山的尚古文化保育中心的负责人张华森则通过三乡茶果文化入手,通过体验制作、茶果手绘大赛等形式,传播本土文化.“如今三乡卖茶果的人越来越多,这门手艺可以更好传承下去.”
作者:李玮玮责任编辑:叶秋红